疾病管制局引述世界衛生組織(WHO)呼籲:使用個人防護器具(如口罩、手套等)並不能取代基本的清潔衛生措施,清洗(如洗手、漱口)仍是防止傳染的重要方法。
所謂「病從口入」就如手摸了鼻子、揉眼睛,就有機會讓口腔黏膜、鼻腔黏膜、眼睛結膜、皮膚破損的地方,受到病毒侵犯而生病。而對抗病毒最重要的方法,就是落實勤洗手,主要有肥皂或洗手乳濕洗手與酒精乾洗手兩種方式,一般會推薦肥皂濕洗手,可以徹底洗淨手上的病菌與病毒,又不會造成皮膚過敏,只有在沒有水的時候,才會建議使用酒精乾洗手。
洗手六大時機:
1.進食前:避免手上的病菌接觸到餐具和食物而帶入口中。
2.如廁後:洗去尿液或糞便及掀馬桶蓋、沖水、開關門時沾染到的病菌。
3.咳嗽摀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:避免雙手沾染的分泌物和病菌傳播。
4.進出醫院前:進入醫院前先洗手,避免將病菌帶入醫院,以保護抵抗力弱的病患;離開醫院前先洗手,避免將病菌帶回家中。
5.接觸嬰幼兒前:保護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嬰幼兒受感染。
6.外出返家時:返家時,應先洗手、換衣物以隔絕由外帶回的病菌。